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偷闲半日
重新开始习惯上夜班的日子之后,我好像又开始失眠了。从反复无常的梦魇醒来的时候,才刚刚到半夜。未完成的舱单、反复的计算、上课迟到甚至是未完成的论文,所有潜意识里的恐惧都会出现,只是偶尔会跌入坎特伯雷那阳光明媚的田野,或者是艾布拉姆斯的片场。也说不清楚记梦是为何。我想即使是Dorgel也说不清他这么做是为何。
是Dorgel首先提出要来上海玩的,其实只是作为从北京到湛江的中转站,从10月11日开始待上几天,周一回去。Dorgel作为纳尼亚论坛的国王(坛主),我在网上认识他有两三年时间。11日早上我去大柏树地铁站接到了他,之后就先去旅店放好了行李,在五角场的东方既白我们随便吃了一顿午饭,边吃边聊。
和想象中的有一些不同,是属于那种发飘飘的文艺青年打扮。两个人虽然是第一次见,却像久违见面的熟人一样打开了话匣子。会聊起豆瓣上那些奇怪的帖子,FB上香港的各种(反国民教育游行)活动,还有J.K.罗琳的新书《偶发空缺》。D那天已经预定好了,关于那个故事中的小镇和成人化的描写,说得滔滔不绝,还有关于新版《冰与火之歌》封面的吐糟。预定的书里还有新版的《精灵宝钻》,托尔金的笔下那个中土世界和精灵一族的起源。D某买书的热情我领教过,如果是我,家里的书架已经装不下了(好吧其实已经装不下了)。《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和《魔戒》是我们的共同爱好,说起来就没个底。
2012年10月6日星期六
病中三伏
本来是8月4号的时候准备把这些文字写完的,却没有想到一拖再拖,拖到了十月,按习惯补回来了。那一段时间对我来说是糟糕透了,发烧和众所周知的工作差错,好在现在是恢复大部分了。
···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还留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鸣响,它为你鸣响。”
多年前在John Done的《丧钟为谁而鸣》里读到过这一段文字,直至最近患上支气管炎开始短暂的咳血之后才有了些许的理解。病来如山倒在医院度过四五天的时间相当难熬,回到家里以后连电扇也不能用,半夜咳着咳着就醒了,不久又天明,日复一日。非常不好意思地退掉了朋友的邀请,给单位里请了调休,远离所有通讯设备的日子让人感到很清净,看书睡觉吊盐水。这个周末到来之前,写完了检查,无论怎么说,这一次航班操作的差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半夜,看到萍子在人人上的留言,又想起了傻乎乎地一起去国际电影院看麦兜响当当,然后在巴贝拉吃廉价意面的时光。说真的,那时确有一种全世界都塌下来的感觉,想着就这样躲在过去里不出来,但还好有你们。
半年里,有人去世,有人出生,有人喜结连理,有人远走高飞,姐姐的婚礼是最近唯一可以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 原来我一直希望的是过去那样大家经常相聚的日子。
···
2012年9月30日星期日
关于博弈论的一点讨论(下)
Mikko: 我不太理解你在上次聊天的某些回答,你觉得小悦悦这样的见死不救的极端事件也同样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吗?连这样的事件的缘由分析也可以归类于"科学领域"的问题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一切伦理问题都可以归类于"科学领域"问题,甚至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了?
这难道不接近于机械论吗?但我知道的你并不是以纯粹的科学为信仰的人.
Xavier: 我想说,即使是科学理论支持的事实也不一定会符合日常的道德观念。很多问题归根结底确实都是数学问题,但现实中这是由多个因素形成的结果,科学为了便于研究选择了主要因素。
关于博弈论的一点讨论(上)
4月份被Mikko来过来参加朋歌自由朗读会的时候,期间邓小宝同学提到了博弈论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问题,当道德问题用数理方式解释确实是一件让席间所有人都感到无奈的事情。7月份的,Mikko又在Gtalk上问了问题,于是发生了如下的讨论,虽然工科生表示很无奈,但最后还是在某些观点上达成了一致。抱歉我现在才整理出来,有错误请指正。
Mikko: hi
Xavier: 你好
Mikko: 我记得那次你和我一切去参加的读书会上有人讲起关于"博弈论"的话题,而且把见死不救的事情和"博弈论"联系在一起,我记得你也同意,我不知道这个"博弈论"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和见死不救联系在一起.
Xavier: 纳什均衡
在果壳上有文章专门讲这个的
Mikko: 那你觉得那些见到小悦悦被碾两次从旁边路过的人是什么心理?
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国外情况也是一样吗?
"博弈论"可以解释吗?
就是说可以解释咯?
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CLOUD ATLAS
"Friday the Fifteenth
"We made the sail with the morning tide. I have been quarantined to a storeroom away from other passengers and crew. All I want to do now is return to home."
"My dear Sixsmith:
"I am desperated need of your help. I got hooked on journal written in 1849 by a dying lawyer during a voyage from a Pacific isle to San Francisco.Half the book is missing. It's completely killing me.A half-finished book is after all a half-finished love affair. "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2012上海书展书单
每年8月去书展淘书,已经变成了本人多年以来的固定节目,周六书展现场人山人海,还好中午排了半个小时队终于等到了大卫·米切尔的签名(非脑残粉),某人笔记本主板烧了还真是遗憾。下面是书单,译文和三联依然是最爱,当然也有很多书没有买到(要是全买到了回家说不定会很惨)。
《荒原》副标题: 艾略特文集·诗歌,作者: (英)托·斯·艾略特,译者: 汤永宽 / 裘小龙,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 2012-7-1,ISBN: 9787532755059
《安妮日记》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译者: 彭淮栋,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 2011-9,ISBN: 9787532755028
《云图》签名本,原作名: Cloud Atlas,作者: (英) 大卫·米切尔 / David Mitchell,译者: 杨春雷,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36926
《荒原》副标题: 艾略特文集·诗歌,作者: (英)托·斯·艾略特,译者: 汤永宽 / 裘小龙,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 2012-7-1,ISBN: 9787532755059
《安妮日记》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译者: 彭淮栋,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 2011-9,ISBN: 9787532755028
《云图》签名本,原作名: Cloud Atlas,作者: (英) 大卫·米切尔 / David Mitchell,译者: 杨春雷,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36926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日常与非日常·六一
题名为六一,其实只是时间上凑巧而已,在记忆里,儿童节除了操场上的篝火晚会外已无其他。博客更新的频率越来越慢,快要成一月一更了,以后有关日常生活的文章都会是这个标题,基本上就是随便侃侃。
2号下午,阿福本来想约我去和平影都看《赛德克·巴莱》,后来发现票卖完了,3号要上班,只得作罢。想起上个月12日和16日的两次同学聚会,真是非常抱歉,最后还是提前回去了。去年10月底开始倒班以后,同学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不是你忙就是我忙着,时间上很少有大家都有空的时候,聊天的内容也限于专业。如果说没有遗憾或者失落什么的,那一定是假的。长得越来越像霍金的老鱼难得从美国回来一个月,见了面马上又要走的样子,玩得也不够尽兴。
看电影的频率如往常,《复仇者联盟》的人物处理和《黑衣人3》温情穿越都很赞,暑期档的看片单会很长。读书的话,最近就看完了《云图》和《地之国》,在读《瓦尔登湖》。在朋歌的自由朗读会上,我分享了《云图》中奇特的叙事方式和有关人性的种种母题。朗读会上遇到了邓小宝,一个汉学和历史爱好者,他从历史的角度对于国民性做了些许解读,很是收益。博物馆日去了摩西会堂,后来又和浅野在外滩附近逛了逛,手机用Instagram拍照的效果不错。
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云图》的笔记-第486页
我最近的历险让我变得很像个哲人,特别是在晚上,我什么也听不到,除了溪流用无尽的从容把巨砾磨成小卵石的声音。我的思绪就这样流淌着。我学着洞察历史中的活动,并构想出决定文明世界兴衰的规则,系统地阐释这些活动。但是,我的观点正相反:历史不容纳规则,只有结果。
什么促成了结果的产生?恶行和善行。
什么促成了行为?信念。
在我们的头脑和头脑的镜子——现实世界里,信念既是奖品又是战场。如果我们相信人类是不同族群组成的梯子,是充满对抗、剥削和兽行的大剧场,这样的人类肯定就会形成,而且历史上的赫劳克斯们、布诺海夫们和古斯们就会占上风。你和我、有钱的、有权的、幸运的人都活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我们的幸运一直不断,就不会生活得很糟糕。即便是我们的良心不安又能怎样呢?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种族、我们的武装舰船、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继承的统治地位呢?为什么要反对“自然的”(哦,真是个狡辩的词!)万物的秩序呢?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天堂鸟
上周五舅舅走了以后,悲伤从那个在每个家人的心里,却没有人愿意说出来,为后事操劳忙碌着。匆匆的葬礼过后,一切停了下来,心里只觉得空了一块。
“没了就是没了。”
上周五下班我赶到张江的曙光医院的时候,舅舅还在医院里面做血液透析治疗,因为血氧饱和度过低已经进入昏迷的状态,下午回家以后不久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舅舅已经安息主怀,牧师和家人唱起赞美诗送别最后一程。夜里大雨倾盆而至。第二天我就打电话给单位申请调休。这次,我反而感到了平静,生活继续着,上班、下班、玩命一样地做货机作业、整理资料,但夜里一个人休息的时候,却没法不去想过去的点点滴滴。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Who Saw True?
事情缘起自去年6月毕业典礼前,Z学长赠与我这本《看见真相的男孩》一书,希望我在读完之后能够有一些简单的探讨,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今年年初才读完这本书,然后放在人人网上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但后来,我本人觉得问题还有值得一说的地方,所以就重新归纳了一下答案(大部分内容来自豆瓣基督徒小组的讨论和维基百科),放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如有错误,请指正。大部分内容可能与此书无关,误入请见谅。(Z指Z学长,W指笔者本人)
Z:怎么说呢,在我这边,世界或说宇宙是充满未知的,不同的对未确定的事情的描述,在我这儿获得一视同仁的机会,我会看,然后我去判断要接受什么。也就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某些理论,是互相选择的。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启发性,我在去年东华的心理资讯室里,做了些冥想,也听了些心理老师说的事,和书中的一些描述有类似、接近或者相关联的地方,让当时的我很为之惊奇,也扩宽了我的见识。
Z:然后谈谈我看待的你,或者基督徒们。有几种,我认识一个朋友,基督徒,他完全不相信科学,完全相信《圣经》的一切,相信这个世界从诞生到现在只有几千年的时间,以及其它种种,严格按照《圣经》的字眼。而你不是这类,但我觉得,在我看来,你的世界是确定的,有安排好的命运,有眷顾生死罪爱的唯一之神,有行事的基本标准。这样就不好谈了,你的世界,在我看来,是被赋予的,而我的世界,在我看来,是自我选择和被选择的,我对各种不确定的事情,抱有平等对待的态度,从里面根据我的喜好来选在相信一些,不相信另一些。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再见,海狸水坝
在DN宣布关闭的那一天晚上,站长Dorgel在饭否上跟我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DD说,他会把网站的数据全部保存下来,但愿能有一天可以重新开启,但也只是“但愿“而已。感谢Dorgel、雪舞、无痕、Charles_yeh、水水、子午、Lucifer、Susan、秋雪利、不懂夜的黑、寒色调、黎明踏浪者还有其他我想不起的ID在过去六年时间为论坛所做的一切,也感谢Clive Staples Lewis先生为所有孩子和大人创造的美好。
在白雪皑皑的树林里,一个小羊怪打着雨伞,背着包裹,匆忙前行。
再见,海狸水坝。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