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9月30日星期日

关于博弈论的一点讨论(上)


        4月份被Mikko来过来参加朋歌自由朗读会的时候,期间邓小宝同学提到了博弈论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问题,当道德问题用数理方式解释确实是一件让席间所有人都感到无奈的事情。7月份的,Mikko又在Gtalk上问了问题,于是发生了如下的讨论,虽然工科生表示很无奈,但最后还是在某些观点上达成了一致。抱歉我现在才整理出来,有错误请指正。
             
        Mikko: hi

        Xavier: 你好

        Mikko: 我记得那次你和我一切去参加的读书会上有人讲起关于"博弈论"的话题,而且把见死不救的事情和"博弈论"联系在一起,我记得你也同意,我不知道这个"博弈论"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和见死不救联系在一起.
       
        Xavier: 纳什均衡
                在果壳上有文章专门讲这个的

        Mikko: 那你觉得那些见到小悦悦被碾两次从旁边路过的人是什么心理?
               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国外情况也是一样吗?
               "博弈论"可以解释吗?
               就是说可以解释咯?




        Xavier: 博弈论:http://goo.gl/Mxan7
                为什么围观群众会见死不救?:http://goo.gl/TBaJd

        Mikko: 你为什么不说说自己的看法呢?

        Xavier: 简单说,就是所有人都认为别人会采取施救的行为而不会采取行动,而且人越多,施救的概率就越低

        Mikko: 但是很多见死不救的案例都并不是很多人围观,而是只有少数人路过或看到,为什么还是见死不救呢?

        Mikko: 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碰瓷"

        Xavier: 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样,博弈论把人抽象为绝对理性的个体,同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损失的最小化,可以用来解释数学、生物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许多现象

        Mikko: 为什么可以把人抽象为绝对理性的个体呢?你不知道大多数人连基本的理性都没有吗?
               你觉得那些见死不救的人是绝对理性的个体吗?

        Xavier: 不是,抽象为纯粹理性个体是数学模型统计和分析的需要(注意是模型),在实际中会有偏差,但基本符合现实的情形。如同理科和工科的区别。
                即从某个个体看可能不一定是理性的,但在集体环境中,大部分人都会表现出相同的行为模式,所以可以抽象。

        Mikko: 那么大部分人的行为模式就一定是理性的咯?
               那你觉得国内那些非常极端的见死不救事件是正常现象吗?

        Xavier: 这里的理性是指完全遵循博弈论基本假设的描述
                现实中不存在
                不见得,但至少基本假设说对了一件事
                自私的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合理但不见得符合普遍的道德标准

        Mikko: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小悦悦这样的极端事件呢?这仅仅是一种自私的普遍现象吗?
               我想"博弈论"在这样的事件中很难讲得通吧,我觉得你很容易盲信一些权威的理论.

        Xavier: 纳什均衡的理论是在各个科学领域中被证实的
                你的意见呢?
                你先说
                我明天还要上班,晚安

        Mikko: 难道社会学完全属于科学领域吗?

        Xavier: 是的

        Mikko: 那以后再聊,晚安
               等等

        Xavier: 晚安,先告一段落吧,最近很工作很疲劳。

        Mikko: 这里居然还有原则性问题你还没搞清楚
               那以后再聊,如果你累了的话
               见死不救的问题居然完全成了科学领域的问题

        Xavier: 博弈论的理论基础你也看到了,除非打破它,但之后就不是科学问题了
                晚安

        Mikko: 我再重复一遍,见死不救的问题居然完全成了科学领域的问题
               晚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